见“郑”两会|市人大代表、二七区委书记樊惠林:用一个个项目夯实高水平发展“硬支撑”

发布时间:2025-04-01 来源:火狐官网网址-经营动态

 

  这两天,郑州市进入“两会时间”。过去一年,郑州市扛稳“挑大梁、走在前”的使命担当,

  拉动郑州经济又好又快增长的“三驾马车”中,郑州消费市场迸发新动能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.7%。其中,汽车、家电产品“以旧换新”分别达到12.5万辆、196万台,累计带动消费超400亿元;21条特色商业街区日均客流量超100万人次。

  作为郑州商贸业的发源地,郑州市二七区堪称“商都郑州”的缩影,一条德化街,百年郑州史。郑州5.7%的GDP增速里有“全国热门商圈”二七商圈的热度、有郑州市首个跨境电子商务“独角兽”企业的交易速度、有直播电商生态圈的发展高度……

  在郑州市人大代表、二七区委书记樊惠林看来,一句线年的郑州,可谓“顶压前行”,扛起了经济大市勇挑大梁的政治责任,交出了殊为不易的精彩答卷。

  聆听和学习《政府工作报告》后,樊惠林从中感受到“三个新”体会,即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、省委、市委全会精神的“新思想”、为2025年具体“怎么干”划了重点的“新蓝图”、讲了很多具体抓手的“新部署”。

  看过建业电影小镇沉浸式热血剧《穿越德化街》的人,从这里记住了1938年的老郑州,在京汉铁路沿线最繁华的商埠——郑州,最繁华的德化街上,商铺林立,百业兴隆。

  作为郑州商业发展的“长子”,二七区承载了郑州最早的商贸繁荣和历史记忆。建区70年、曾提出“越是艰险越向前”的二七区,2025年怎么干?

  用一个个重点项目激活一个个产业。树牢“以情感人、以德招商、优质服务”的工作理念,聚焦大健康、数字化的经济、平台经济、新能源、人工智能等战新产业,力争全年招引1个50亿元以上高质量产业项目,新签约项目额达到500亿元以上,争取形成更多“0到1”“1到N”的招商突破。

  用一个个项目夯实高水平发展“硬支撑”。推动建立以“政府引导基金+产业子基金+重点项目”的前期运作模式,积极谋划运作中部数字科创城、鸿鹄科技产业园、致欧总部产业园等394个千万元以上重点项目,精准盘活升龙商业、欧亚地块项目等低效利用资源,力争完成年度投资349亿元以上。

  用一个个项目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。围绕“三区三轴”产业空间布局,完善医疗健康、新能源、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、工业机器人、数字化的经济、平台经济等产业链培育计划,依托二七商圈、二七经开区、侯寨新镇区、马寨新镇区、樱桃沟景区等主战场,突出项目带动、科技赋能、产业转型、文商旅融合,谋划运作二七商圈商业焕新、火车站批发商业市场转型升级等城市更新项目,加快运作图格医疗、大学南路大健康产业园、中安信资智能医药产业园等医疗健康项目,积极推动国际科学城、轩明机器人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产业园等科学技术创新项目,持续壮大主导产业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、提质发展传统产业、培育新质生产力。

  如果说二七区是一位“老郑州”,那么如何在“腾笼换鸟”中盘活存量土地资源,一直考验着区域的执政智慧。对此,樊惠林认为,绘制好产业用地、服务设施、基础设施“三张图”,是二七区高水平发展的非常非常重要的要素支撑。“2025年力争供地46宗1125亩,盘活闲置商务楼宇25.6万㎡,切实为高水平发展拓展新的增量空间。”他说。

  樊惠林介绍,2025年将抓实税源培育建设机制,积极破解资金瓶颈制约。一方面,精准扶持小微企业、专精特新企业、高成长型数字企业、科创型“种子”企业未来的发展,扶持数字化的经济、平台经济、总部经济、楼宇经济等产业转型;另一方面聚焦财税体制改革,依托税费收入一体化联动与责任共担机制,建立财政、税务、发改、工信、商务、金融、市场监督、属地街道等部门联动协同机制,慢慢地加强财政造血功能,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

  2025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之年、谋划“十五五”发展之年,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。二七区将聚焦“四高四争先”,持续开展“三标”活动,以“起步即冲刺、开局即决战”的昂扬斗志,主动识变、应变、求变,深化打造以回迁安置攻坚扫尾和社会治理现代化为目标的“安居”工程、以现代服务业立区和科技型工业强区为带动的“乐业”工程,在奋勇争先中奋力书写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美好二七出彩答卷。

  让“领导敢想、干部敢为、企业敢投、群众敢首创”在二七蔚然成风,这是历史的回响,也是老郑州从未消失的模样。

  德化街不单单是二七区的一条街道,更是一段老郑州的热血历史,激励着无数河南人奋力拼搏,砥砺前行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