德曲源湿地,雨后初霁,彩虹半挂云边,黑颈鹤、赤麻鸭在岸边踱步。德曲源湿地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巴干乡麻秀村,距黄河上游约古宗列曲百余公里,长江源头的重要支流代曲河穿村而过。
这些天,麻秀村尕玛文秀和村里的党员、巡护队员们,一向没闲下来。尕玛文秀晒得乌黑的脸上绽放笑脸:“要把‘客人’款待好。”
尕玛文秀所说的“客人”,是每年迁徙到此的留鸟。近年来,渐渐的变多的牧民当起生态管护员。“咱们村巡护面积103万亩,有30名生态管护员,咱们每天的使命是骑着马、摩托车去巡线名是党员,扎江便是这里边一员。此前,扎江在巡护中发现了野牦牛、雪豹等动物的踪影。仅有惋惜的是其时离得比较远,没能及时拍照下来。尕玛文秀来之后,想方法筹集资金,为巡护队配备了两台专业相机。他对扎江说:“咱们要做的不仅是骑着摩托车跑一圈,还需求注意调查和记载。”
现在,42岁的扎江配备晋级,有了望远镜、单反相机。村里还方案置办一批红外相机,用于监测湿地的生物多样性。记载雪线改变、调查呈现的新物种、对已有记载的物种进行周期数据比对……每一次新的发现,都让生态管护员们越干越有劲。
近几年,麻秀村产生过屡次救助羚羊、鹰隼的工作。生态管护员们知道不断加深:“生态管护员的责任,不仅是记载,更要做好科学救助,一起经过宣讲,让咱们都参加进来。”
维护生态环境,要靠生态管护员的尽力,更离不开牧区大众的参加。走进村里的科普馆,两间20平方米左右的平房里展现内容丰富:一间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主题房内,德曲源湿地的动物相片悬挂在绿色布景墙上;另一间是植物标本馆,中心还有个沙盘,用于介绍德曲源湿地。
“我对‘看护’的了解越来越深。”多年来的边想边干,让尕玛文秀的知道更全面,“让看护麻秀草原在每个乡民心中扎根。”入户宣讲当地的湿地维护方针、废物分类方法,也是尕玛文秀的重要工作。
“公路两旁、湿地里,是最简单呈现废物的当地。”尕玛文秀牵头拟定了《麻秀村废物分类评比方法》,挨家挨户上门宣扬,乡民们逐步形成了废物分类的认识。一口糌粑,一口肉干,因为地域面积大,“风餐露宿”是尕玛文秀等人的常态。尕玛文秀说:“做好生态环境维护,需求酷爱,需求思路、方法,更需求同舟共济。”